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2级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降级的预测因素
2019年1月

中华儿科杂志,第40卷第1期 第25页-第30页

陈韶展,陈少豪,李晓东,林婷婷,陈东宁,蔡海,黄金杯,魏勇,郑清水,薛学义,许宁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2级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降级的预测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5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分级分组系统2级(Gleason评分3+4=7)。年龄46~82岁,平均64.3岁。体重指数15.2~30.4 kg/m2,平均23.2 kg/m2。前列腺体积中位值48.9 ml(30.3~73.1 ml)。移行区体积中位值21.4 ml(13.5~31.2ml)。移行区指数中位值0.46%(0.37%~0.58%)。tPSA中位值9.65 ng/ml(4.13~18.68 ng/ml)。fPSA中位值1.53 ng/ml(0.67~3.92 ng/ml)。PSAD中位值0.18 ng/(ml·cm3)[0.09~0.50 ng/(ml·cm3)]。临床T分期T1c期153例(60.7%),T2期78例(31.0%),T3期21例(8.3%)。包膜外侵犯58例(23.0%)。精囊侵犯47例(18.7%)。淋巴血管转移2例(0.8%)。活检病理T分期T2期112例(44.4%),T3a期55例(21.8%),T3b期35例(13.9%),T4期50例(19.8%)。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评分(PI-RADS)1、2、3、4、5分者分别为45例(17.9%)、36例(14.3%)、51例(20.2%)、68例(27.0%)和52例(20.6%)。252例均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与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的差异将患者分为降级组和非降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病理降级的预测因素。
结果
本研究252例中,降级组31例,非降级组221例,术后病理降级发生率为12.3%。降级组与非降级组的tPSA分别为7.00 ng/ml(2.62~9.40 ng/ml)和10.90 ng/ml(4.22~20.37 ng/ml),PSAD分别为0.11 ng/(ml·cm3)[0.07~0.19 ng/(ml·cm3)]和0.19 ng/(ml·cm3)[0.09~0.56 ng/(ml·cm3)],PI-RADS评分1、2、3、4、5分的例数分别为11、15、4、1、0例和34、21、47、67、5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RADS评分(OR=0.364,95%CI 0.253~0.522,P<0.01)是术后病理降级的独立影响因素。PI-RAD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PI-RADS评分为3分时诊断前列腺癌发生术后病理降级的准确性最高。
结论
术前PI-RADS评分是前列腺癌分级分组系统2级患者根治术后病理降级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PI-RADS评分越低术后发生病理降级的可能性越大。

收藏此内容

推荐给朋友

请点击右上角
1发送给指定的朋友
2分享到朋友圈
3为了方便下次使用,请将微官网添加到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