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敏感受体疾病及其分子发病机制
2017年1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第33卷第1期 第78页-第84页

单畅|叶蕾|刘建民

  摘要

细胞外Ca2+对于很多生理过程的调节均至关重要。钙敏感受体(CaSR)在钙稳态调节中发挥中心作用,而G蛋白α-11亚单位(Gα11)和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2σ(AP2σ)也是介导CaSR信号转导的关键因子。相应编码基因的失活与激活突变导致不同类型的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FHH)和常染色体显性低钙血症(ADH)。拟钙剂和溶钙剂对各种FHH和ADH有着一定的疗效。本文是对2016年11月发表在《分子内分泌学杂志》(2016,57:R127-R142)上的综述"钙敏感受体及其伴侣蛋白功能失调:钙稳态分子机制的深入探讨"的中文编译。本文的发表获得了原文作者和杂志的同意。

  正文

一、前言

Ca2+对于很多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神经肌肉兴奋性、血液凝固和骨基质矿化等。同时,细胞外Ca2+为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如肌肉收缩、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等提供了稳定的钙离子来源。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稳态系统来维持Ca2+浓度的稳定(图1),包括4个主要成分:(1)甲状旁腺,感受Ca2+浓度,调控促钙激素靶器官的功能;(2)肠和肾,协助Ca2+在外环境和细胞内液之间的转移;(3)骨,作为主要的钙储库缓冲短期Ca2+浓度变化;(4)促钙激素包括甲状旁腺素(PTH)和1,25-(OH)2D3,介导甲状旁腺、骨、肾和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当Ca2+浓度降低时,甲状旁腺释放PTH,后者增加骨吸收、尿钙重吸收和肾脏合成1,25-(OH)2D3(图1);肾脏同样可感受Ca2+浓度的降低,以不依赖PTH的形式增加尿钙重吸收,二者联合可导致Ca2+浓度上升,并与1,25-(OH)2D3共同负反馈抑制PTH的分泌(图1)。

图1
Ca2+稳态概览

注:甲状旁腺的钙敏感受体(CaSR)感知Ca2+浓度下降并快速释放甲状旁腺素(PTH),PTH通过肾和骨的PTH1受体(PTH1R)增加骨吸收、释放钙到细胞外液;增加肾钙重吸收、刺激近端肾小管1α-羟化酶增加1,25-(OH)2D3合成。1,25-(OH)2D3进而作用于肠的维生素D受体(VDR),增加饮食中钙的吸收。血钙降低时,PTH通过这些直接和间接作用使血钙恢复到正常范围。同时肾的CaSR也可感受Ca2+浓度下降,通过非PTH依赖机制促进尿钙重吸收。Ca2+和1,25-(OH)2D3升高则负反馈抑制甲状旁腺进一步释放PTH

图1
Ca2+稳态概览

关于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FHH)或常染色体显性低钙血症(ADH)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G蛋白耦联受体(GPCR)通路是Ca2+感知的分子基础,并参与了促钙器官对Ca2+稳态的调节。GPCR通路包括钙敏感受体(CaSR)、G蛋白α-11(Gα11)亚单位和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2 sigma(AP2σ)亚单位。本文将阐述CaSR、Gα11和AP2σ蛋白的作用、相关疾病、潜在的靶向治疗方法等。

二、CaSR信号传递

人CaSR属于GPCR超家族C家族,是一个由1078个氨基酸组成的二聚体细胞表面蛋白。C家族还包括代谢型谷氨酸盐受体、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和味觉受体第一家族。CaSR在甲状旁腺和肾脏高度表达,蛋白结构共有3个结构域,一个是细胞外结构域(ECD),晶体结构提示ECD具有二裂片的捕虫夹(VFT)构造,Ca2+结合在两叶间的裂缝(图2),进而通过与跨膜结构域和膜内结构域相互作用激活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在甲状旁腺,异三聚体鸟苷酸结合蛋白的Gq/11家族是CaSR的主要下游信号伴侣蛋白。CaSR与Gq和G11结合导致Gα亚单位与Gβγ异二聚体分离,从而激活磷脂酶Cβ(PLCβ),进而促进4,5-磷脂酰肌醇二磷酸盐(PIP2)水解生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AG)(图2)。IP3转而刺激细胞内钙储库快速释放钙,而DAG则激活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级联反应。这些事件使得PTH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钙减少(图2)。CaSR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Ca2+稳态,长时间Ca2+暴露后导致新合成受体向胞膜迁移增加。此外,β-抑制蛋白和AP2可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和逆行性转运促进CaSR内化。因此,AP2和β-抑制蛋白可能是CaSR在细胞表面表达水平的关键决定因素。

图2
CaSR、Gα11和AP2复合物调节PTH分泌和肾小管钙重吸收的模式图

注:钙(红色圆圈)结合于钙敏感受体(CaSR)细胞外VFT结构域(灰)后导致依赖Gα11(黄)的磷脂酶C-β(PLCβ)(深蓝)激活,进而促进4,5-磷脂酰肌醇二磷酸盐(PIP2)水解生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AG)。IP3积聚介导细胞内钙储库快速释放钙到胞质,而DAG激活MAPK级联反应。这些细胞内信号导致甲状旁腺主细胞释放甲状旁腺素(PTH)减少,肾小管钙重吸收减少。CaSR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受激动剂驱使的插入信号调节(ADIS),也受内吞复合物包括网格蛋白、β-抑制蛋白(绿)和AP2复合物(橘)的调节,该复合物转运GPCR到核内体-溶酶体降解通路(浅蓝)或回收CaSR到细胞表面。CaSR的失活和激活突变分别导致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FHH)1型和常染色体显性低钙血症(ADH)1型,而Gα11亚单位的失活和激活突变分别导致FHH2和ADH2,AP2σ亚单位的失活突变导致FHH3

图2
CaSR、Gα11和AP2复合物调节PTH分泌和肾小管钙重吸收的模式图
三、CaSR基因突变所致疾病

CaSR蛋白由位于染色体3q21.1上的CASR基因(图3)编码,目前已发现超过230种胚系突变。CaSR的失活性突变引起高血钙疾病,如FHH1、新生儿严重甲状旁腺亢进症(NSHPT)和成年起病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激活性突变引起低血钙疾病,如ADH1和巴特综合征V型(表1)。

图3
CASR基因结构图与致病热点突变示意图(A)和CaSR VFT裂隙区域、配体结合的Ca2+结合位点同源性模型(B)

注:(A)CaSR基因包括6个编码外显子(2-7),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GA)分别位于外显子2和7。外显子2的5′端和外显子7的3′端为非翻译区。外显子2的3′端、外显子3、4、5、6,以及外显子7的5′端,编码细胞外区(浅灰)。外显子7的中段编码跨膜(深灰)和细胞内(黑)结构域。密码子的突变集中在3个区域:胞外结构域第2个肽环、VFT裂隙Ca2+结合区域和包含跨膜结构域(TMD)6、7的区域。密码子173、221、297和802(粗线)是可导致功能灭活或激活的错义突变位点,被命名为"开关"密码子。(B)Leu173(L173)和Pro221(P221)转换残基分别位于叶1和叶2的小α螺旋中,形成进入VFT裂隙Ca2+结合位点的入口。紫色为L173和P221侧链,蓝绿色为Ca2+结合残基[Ser147(S147),Ser170(S170),Asp190(D190),Tyr218(Y218)和Glu297(E297)],绿色球体是结合的Ca2+L173和P221的侧链可横跨于Ca2+结合位点的入口。影响这些残基的突变可能通过影响Ca2+的进入和结合,从而影响CaSR功能

图3
CASR基因结构图与致病热点突变示意图(A)和CaSR VFT裂隙区域、配体结合的Ca2+结合位点同源性模型(B)
表1

家族性Ca2+敏感受体疾病

表1

家族性Ca2+敏感受体疾病

疾病名称 OMIM编号 遗传性 基因 染色体位点 临床特征
高血钙疾病          
  家族性低尿钙性高血钙1型(FHH1) 145980 常染色体显性 CASR 3q21.1 无症状
  家族性低尿钙性高血钙2型(FHH2) 145981 常染色体显性 GNA11 19p13.3 无症状
  家族性低尿钙性高血钙3型(FHH3) 600740 常染色体显性 AP2S1 19p13.3 >20%病例出现高血钙症状;>50%病例存在低骨密度;>75%病例幼年出现认知障碍
  新生儿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NSHPT) 239200 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 CASR 3q21.1 甲状旁腺亢进性骨病;高血钙症状
  成年起病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 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 CASR 3q21.1 >40%病例存在肾结石;>25%病例存在低骨密度
低血钙疾病          
  常染色体显性低血钙1型(ADH1) 601198 常染色体显性 CASR 3q21.1 约50%病例出现低血钙症状;约35%病例存在异位钙化
  常染色体显性低血钙2型(ADH2) 615361 常染色体显性 GNA11 19p13.3 >75%病例出现低血钙症状;1个家系被报道身材矮小
  巴特综合征5型 601198 常染色体显性 CASR 3q21.1 失盐性肾病和低钾血症;>75%病例出现低血钙症状
1.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1型(FHH1):

FHH包括3种类型,分别由CaSR、Gα11和AP2σ基因的失活性突变所致。FHH1(OMIM#145980)是最为常见类型,占所有FHH病例的65%。FHH外显率很高,以终生非进展性轻到中度高血钙、正常或轻度升高的血PTH和低尿钙排泄为主要特征。FHH常与PHPT相混肴,但甲状旁腺切除(PTX)无法纠正FHH的高血钙,区分两者需要基因突变分析。目前,>130种CaSR基因突变与FHH1相关(图3),其中>85%为错义替换。突变位点集中在ECD,尤其是CaSR胞外VFT结构域裂隙中的Ca2+结合位点(图3);突变碱基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Ca2+结合后受体构象的改变。位于VFT结构的特定碱基可能充当分子开关调控Ca2+在VFT裂隙的进入与结合,突变可导致CaSR功能丧失或激活(图3)。另外,突变也集中在CaSR跨膜结构域(TMD),可能通过阻断G蛋白与CaSR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抑制激活信号传入细胞内。大约50%引起FHH1的CaSR突变会导致细胞表面受体表达降低,突变CaSR保留在胞内,不能通过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到达细胞膜。杂合突变时功能丧失较轻,这是因为野生型CaSR可通过ADIS机制增加突变型受体向胞膜迁移。

2.新生儿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NSHPT):

NSHPT(OMIM#239200)是一种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为CaSR纯合或杂合失活突变(表1)。NSHPT以严重的新生儿高血钙(血钙3.5~5.0 mmol/L)、血PTH升高(5~10倍)、甲状旁腺显著增大、发育不良、多发骨折和呼吸窘迫为主要特征。NSHPT通常需要PTX进行治疗,部分患者术前可使用双膦酸盐控制高血钙和骨去矿化作用。CaSR杂合失活突变也可以造成严重的新生儿高血钙,提示除CaSR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参与NSHPT发病,比如显性位点失活突变的严重程度与母亲的血钙浓度都会影响新生儿CaSR突变后的表型。超过25种CaSR突变与NSHPT相关,其中>40%为无义或框移突变。

3.婴儿期以后发病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和显著高钙血症:

CaSR失活突变可偶然于新生儿期以后发病,伴随严重的高钙血症。有研究表明CaSR氨基末端区域的纯合失活突变可导致儿童或成年早期的症状性高钙血症,成年PHPT患者中也发现有携带CaSR的杂合和纯合失活突变。婴儿期以后出现的PHPT或严重FHH可能由潜在的CaSR突变造成。相对于NSHPT患者,这些患者的Ca2+信号转导受损较轻。在受体ECD区域发生的CaSR突变往往造成严重高钙血症,这类高钙血症可能发生多腺体受累,单纯PTX治疗可能无效,因而临床实践中CaSR ECD突变患者甲状旁腺手术时需要全颈部探查。

4.常染色体显性低钙血症1型(ADH1)和巴特综合征Ⅴ型:

ADH包括1和2两型,分别由CaSR和Gα11的胚系激活突变所致,ADH1(OMIM#601198)占所有ADH的70%左右。ADH以轻到中度低血钙(经血清白蛋白校正后的血钙很少<1.5 mmol/L)为特征,约50%的患者出现低血钙症状如感觉异常、手足痉挛和癫痫。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不同,ADH患者通常PTH水平正常而尿钙相对较高(尿钙/肌酐比值正常或升高)。>35%的ADH患者存在肾和基底节的异位钙化。CaSR严重激活突变患者可能还存在巴特综合征V型,以低血钾性碱中毒、肾盐丢失和高肾素性高醛固酮血症为特征。ADH的诊断通常需要基因突变分析,已知>70种CaSR突变与ADH1患者相关,其中95%为杂合错义替换。激活突变簇集在细胞外VFT结构域的第二个肽环(残基116-136),影响该胞外肽环的突变可能通过促进受体构型转变如二聚体旋转导致受体功能激活。另一个突变热点位于包含跨膜结构域6、7和介于中间的胞外第三个肽环的区域(图3)。该区域与其他抑制G蛋白结合的跨膜结构域相互作用,使得未结合配体的受体处于无活性构型。

5.拟钙剂和溶钙剂在治疗CaSR突变所致疾病上的应用:

拟钙剂是模拟或增加Ca2+对CaSR作用的配体,分为两类:Ⅰ型为激动剂,包括天然配体如多价阳离子,Ⅱ型为正向变构调节剂包括L-氨基酸和西那卡塞。溶钙剂是CaSR功能抑制剂,目前已有根据CaSR负性变构调节剂而合成的溶钙剂。合成的拟钙剂和溶钙剂结合于CaSR胞外TMD区域,促进构象改变从而导致受体活性改变。拟钙剂是NSHPT和症状型FHH1的潜在靶向治疗药物,在体外可增强CaSR失活突变的信号转导,并作为药物协同伴侣分子促进蛋白的正确折叠和突变CaSR的胞膜靶向输送。这些体外作用与西那卡塞治疗有显著高血钙或复发性胰腺炎的FHH1患者临床结果一致。西那卡塞可以成功治疗携带CaSR杂合Arg185Gln突变NSHPT患者的致命性高钙血症,但对CaSR双等位基因缺失突变的NSHPT患者无效。

针对症状型ADH的传统治疗包括钙与活性维生素D,但不能纠正甲状旁腺和肾小管功能的病理生理改变,患者倾向于发展为高尿钙、肾钙质沉着症、肾结石和肾损害。重组PTH(1-34)(特立帕肽)也不能使ADH1患者免于高尿钙性肾并发症的发生。溶钙剂是ADH1的潜在靶向治疗手段,包括氨基醇(NPS-2143,丙酸和JTT-305/MK-5442)和喹唑酮类(ATF936和AXT914)化合物。体外实验表明长效溶钙剂NPS-2143可纠正CaSR突变引起的ADH,但对位于TMD影响NPS-2143结合的碱基突变无效。相反,喹唑酮类溶钙剂(ATF936和AXT914)对所有目前已知ADH突变均有效,包括导致构型激活和(或)巴特综合征5型的突变。对于ADH1相关的低钙血症,NPS-2143使用1 h后,Nuf小鼠(携带CaSR胚系激活突变Leu723Gln,低血钙,低PTH,异位钙化)血钙与PTH水平明显增加,4h后恢复到基线水平。长期而言,针对2种ADH1模型小鼠(分别为CaSR胚系激活突变Cys129Ser和Ala843Glu)的实验表明,每日灌胃给予JTT-305和MK-5442超过12周,可以维持血钙上升和尿钙排泄下降。一项包括5例ADH1患者的临床试验发现,静脉给予NPSP795可显著提高血PTH、降低尿钙排泄,但血钙没有改变。

四、Gα11亚单位突变相关疾病

近年研究表明影响Gα11的胚系突变是部分FHH和ADH患者的分子机制。Gα11由位于染色体19p13.3上的GNA11基因编码(图4),是CaSR信号通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Ca2+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Gα11失活突变导致FHH2,激活突变导致ADH2(图4表1)。

图4
GNA11基因模式图与胚系致病突变示意图(A)、FHH2(蓝)和ADH2(红)Gα11突变残基位点的三维同源模型(B)

注:(A)GNA11基因由7个编码外显子(1-7)组成,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GA)分别在外显子1和7。外显子1的5′端和外显子7的3′端为非编码区。外显子2的3′端,外显子3和外显子4的5′端编码Gα11螺旋结构域,该结构域由2个短肽连接子1(L1)和连接子2(L2)连接至GTP酶结构域。GTP酶结构域由外显子1的3′端、外显子2的5′端、外显子4的3′端以及外显子5~7编码。3个Gα11激活时发生构象改变的活动区域[转换区域1~3(S1~S3,蓝色)]由外显子4和5编码。导致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FHH)2型和常染色体显性低钙血症(ADH)2型的突变位点如图所示。(B)该模型基于Gαq的晶体结构,Gαq与Gα11有90%相同氨基酸。Gα11螺旋结构域和GTP酶结构域与GDP氟化铝(GDP-ALF3,绿)结合,后者为GTP的一种非水解类似物。3个转换区域为蓝绿色,L1和L2为黄色,构成部分Gα-GPCR交界面的β2-β3发夹环为橙色

图4
GNA11基因模式图与胚系致病突变示意图(A)、FHH2(蓝)和ADH2(红)Gα11突变残基位点的三维同源模型(B)
1.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2型(FHH2):

FHH2(OMIM#145981)的致病基因最先被定位于19p,该位点包含GNA11基因(表1),编码Gα11蛋白。Gα11蛋白在甲状旁腺中高度表达,是CaSR信号伴侣分子。甲状旁腺特异性敲除Gα11及其相关蛋白Gαq小鼠模型表现为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旁腺增大。对FHH2患者家系以及无CaSR突变的FHH先证者分析也发现了胚系GNA11杂合突变,突变位点包括Ile199/200del、Leu135Gln和Thr54Met。这3种突变与轻度FHH表型相关,患者校正后血钙<2.8 mmol/L为特征。与此一致,体外实验也表明这些突变导致CaSR信号转导轻度受损。

同源性模型表明引起FHH2的突变均位于Gα11的关键区域,包括GTP酶结构域以及保护结合鸟苷酸的小螺旋结构域(图4)。Ile199/200del突变位于GTP酶结构域内,可干扰发夹环;后者构成Gα-GPCR界面的一部分,位于与GTP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的"开关"区域之间(图4)。Leu135Gln突变位于螺旋结构域内,它不影响CaSR-Gα11结合,但可能通过影响Gα11和下游效应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弱CaSR的信号转导。Thr54Met突变位于GTP酶结构域和螺旋结构域的交界面,可通过影响鸟苷酸的结合从而损害Gα11与CaSR的结合和(或)分离。

2.常染色体显性低钙血症2型(ADH2):

最初,针对2个低钙血症家系的基因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p13.3,即GNA11基因所在处,DNA序列分析证实患者存在胚系Gα11 Arg60Cys和Ser211Trp杂合突变。随后全外显子测序在更多的ADH家系中发现Gα11杂合突变(Arg60Leu和Val340Met),并证实这些突变可导致CaSR介导的信号转导增强。这种携带Gα11激活突变的ADH被命名为ADH2(OMIM#615361)(表1),患者通常校正后血钙浓度在1.75~2.15 mmol/L。典型表现包括低血钙症状如感觉异常、肌肉痉挛、手足痉挛和癫痫。相对于CaSR激活突变患者,胚系Gα11激活突变患者表现为钙磷代谢之外的表型。例如,Arg60Leu突变患者出生后生长受抑,成人通常显著矮小(身高低于未突变个体平均值2SD以上);Val340Met突变患者会有圆锥形角膜。

突变Arg60和Arg81残基分别邻近连接肽1和2,这些肽作为铰链连接Gα11 GTP酶结构域和螺旋结构域,使2个结构域形成围绕鸟苷酸的蛤壳样结构(图4)。因此,影响Arg60和Arg181残基的突变可能导致Gα11"蛤壳"打开且通过促进GDP转换为GTP来诱导激活G蛋白。引起ADH2的Ser211Trp突变位于Gα11与Gβγ异二聚体结合处,这种突变可能促进Gα11亚单位的分离进而增强CaSR介导的信号转导。突变的Phe341Leu残基位于Gα亚单位的C末端(图4),可能通过阻止GTP水解为GDP而激活Gα11。邻近Val340的残基并不参与GDP/GTP转换,但却可能影响Gα-GPCR相互作用的稳定性。

3.拟钙剂和溶钙剂在治疗Gα11突变所致疾病上的应用:

尽管拟钙和溶钙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CaSR突变所致的FHH1和ADH1,但是否能纠正下游Gα11蛋白的异常尚不可知。体外研究表明西那卡塞和NPS-2143可分别纠正Gα11失活性突变或者激活性突变所致的功能异常。这种效果是通过直接影响突变Gα11蛋白信号转导而完成的。然而,某些Gα11突变(Ile199/200del和Phe341Leu)对西那卡塞和NPS-2143敏感性较弱。这种药物敏感性的不同可能与G蛋白α-s(Gαs)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相关:Ile199和Phe341同源性残基以及相关Gαs蛋白位于GPCR和Gα亚单位交界处的疏水腔内(图5),因此位于GPCR-Gα交界处的Gα11突变可能影响CaSR变构调节剂的疗效。

图5
结合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绿)的Gαs(棕)三维模型

注:Gα11 Ile199和Phe341是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FHH)2型和常染色体显性低钙血症(ADH)2型的致病突变,与Gα11 Ile199和Phe341(红)同源的Gαs残基位于GPCR-Gα交界面(黑色开放环)的一个疏水区域内。β2AR-Gαs交界面由β1链残基、连接β2和β3的发夹环以及Gαs蛋白的α5螺旋构成,α5螺旋与β2AR的胞内环2(IL2)相互作用。与Gα11 Val217(V217)和Phe376(F376)残基同源的Gαs Val217和Phe376残基构成位于Gα亚单位界面的部分疏水袋(曲线),促进β2AR IL2与Gαs蛋白对接

图5
结合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绿)的Gαs(棕)三维模型
五、AP2σ突变相关疾病
1.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3型(FHH3):

基因连锁研究将FHH3(OMIM#600740)(表1)的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q13.3。FHH3患者一般>30岁,临床表现为血PTH升高、轻度低磷血症以及骨软化症。全外显子测序发现上述FHH3患者存在胚系AP2S1基因Arg15Cys杂合突变。该基因编码AP2异四聚体复合物的σ亚单位。AP2复合物是网格蛋白包被小泡的核心成分,促进膜蛋白的内吞作用。目前已有>60个FHH3患者和家系报道存在AP2S1突变,所有患者均存在Arg15残基杂合错义突变。晶体学研究显示Arg15残基在与膜cargo蛋白结合中发挥关键作用(图6)。推测Arg15突变可能干扰AP2复合物和CaSR胞内羧基端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GPCR的内吞。体外实验证明这些引起FHH3的AP2σ突变改变CaSR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并以显性位点失活突变的方式影响信号转导。

图6
AP2S1基因模式图与FHH3致病突变位点示意图(A)和异四聚体AP2复合物的三维模型(B)

注:(A)AP2S1基因由5个编码外显子(1~5)组成,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GA)分别位于外显子1和5。外显子1的5′端和外显子5的3′端为非编码区。AP2σ蛋白由外显子1的3′端,外显子2、3、4以及外显子5的5′端(深灰)编码。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FHH)3型的致病突变均影响Arg15残基,包括Arg15Cys(R15C)、Arg15His(R15H)和Arg15Leu(R15L)错义替换。(B)包括α亚基(紫)、β亚基(黄)、u亚基(浅蓝)和σ亚基(浅棕)(PDB收录号2JKR)。AP2复合物通过关键的极化触点(红色虚线圈)与cargo蛋白识别模体(绿)结合,极化触点包括AP2α亚基的AP2σ Arg15(R15)(深蓝)和Arg21(R21)残基

图6
AP2S1基因模式图与FHH3致病突变位点示意图(A)和异四聚体AP2复合物的三维模型(B)

理论上Arg15位点可以存在6种碱基替代变异,然而目前仅在FHH3患者中发现Arg15Cys、Arg15His和Arg15Leu突变(图6),这种偏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他3种突变具有胚胎致死性。携带Arg15Cys或Arg15Leu突变的儿童患者,可能存在症状性高钙血症、骨密度降低、认知障碍和(或)行为紊乱。相对于FHH1,FHH3患者具有更严重的生化表型,表现为血钙和血镁显著升高以及钙排泄分数显著下降。相对于Arg15Cys或Arg15His患者,Arg15Leu年轻患者的血钙更高且出现时间更早,这种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在儿童患者中更加明显。但另一项主要纳入成人FHH3患者的研究并未发现此基因型-表型相关性,表明Arg15Leu突变相关的严重高钙血症可能与年龄有关。

2.西那卡塞治疗AP2σ突变导致的症状性高钙血症:

西那卡塞可作为FHH3症状性高钙血症的一种治疗手段。体外研究显示西那卡塞可纠正与AP2σ突变相关的、显著受损的细胞内钙和MAPK反应。临床试验发现西那卡塞30~60 mg/d,可以降低有症状的FHH3患者(存在Arg15Cys、Arg15His或Arg15Leu AP2σ突变)的血钙水平(>20%),并改善症状。另外,西那卡塞也被发现成功纠正了1例有染色体22q11.2缺失和Arg15Leu AP2σ突变患者的高钙血症。

3.常染色体显性低钙血症3型:AP2σ突变的探究

CASR和GNA11基因的胚系突变占ADH病因的70%。其他ADH患者可能存在CASR和GNA11基因未翻译或非编码区域的异常,或者其他钙调分子的突变。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存在Ca2+敏感性增强的AP2σ突变,这种ADH类型被命名为ADH3。然而,一项针对19个患者和家系(有ADH但无CASR和GNA11基因以及其他孤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相关基因的突变)的AP2S1基因分析并未发现密码子区域突变或拷贝数变异。此外,针对10个家系和50个散发孤立甲旁减患者的调查也并未发现任何影响AP2S1的编码区突变或拷贝数变异。这些研究提示AP2σ突变可能不是低血钙疾病如ADH的病因。

六、结论

有关FHH与ADH的致病基因研究证实,甲状旁腺和肾G蛋白耦联的Ca2+感受机制涉及CaSR、Gα11和AP2σ蛋白。CaSR在Ca2+浓度的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Gα11蛋白是介导CaSR下游信号转导的关键介质,AP2σ蛋白则可能对于CaSR信号转导与转运是必需的。这些研究也为Ca2+敏感受体疾病的临床表型提供了新见解,同时表明FHH3是一种以症状性高钙血症、低骨密度和认知障碍为特征的独特的Ca2+稳态疾病。拟钙剂和溶钙剂可能成为这些Ca2+敏感受体疾病的潜在靶向治疗手段。

(原文链接:http://jme.endocrinology-journals.org/content/57/3/R127.long,本文参考文献从略)

收藏此内容

推荐给朋友

请点击右上角
1发送给指定的朋友
2分享到朋友圈
3为了方便下次使用,请将微官网添加到收藏夹